?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在嵩县何村镇桥头村坡改梯项目整理后的土地上,起垄机轰鸣作响,村民与机械“协同作战”,一起翻耕泥土、起垄耕耘、抢种柴胡,一派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
?嵩县何村镇黄村种植户 段西军:这几年,镇里和大队开始强调种植柴胡,镇里免费给种子、教我们种植技术,组织统一收购,保证我们种的柴胡能卖出去,让我们这些种植户更加有信心和底气,我自己今年就种植了7亩柴胡。
?为了解决机械化作业的难题,提升土地利用率,去年年底,1000亩的坡改梯项目在桥头村实施,原本零散的“陡坡地”被改造成连片平整的“水平田”。如今,种植合作社依托整理后的土地,通过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推广柴胡标准化种植。
嵩县禾泽通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晓育:我们与何村镇桥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集中连片种植柴胡,今年承包了1000亩地,现在正在起垄播种,按照标准化流程种植,全部机械化操作,目前已完成300多亩耕种,预计五天内完成春耕。
2022年9月,占地4000平方米、日处理能力200公斤的嵩胡产业园在何村镇建成投用,作为嵩县最大的柴胡初加工基地,这里可以实现对全县柴胡的统一收购、晾晒、分拣、冲洗、烘干、包装和销售。投产以来,这里已累计加工柴胡4900吨,产值突破3.3亿元。
嵩县何村镇桥头村党支部书记 王红旗:我们村群众自发种柴胡已经有十多年了,过去是农户各管各的田,村里从前年开始推广标准化种植,现在村集体是“总指挥”,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引进优质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村民们逐渐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标准化种植提高了柴胡产出效益,去年流转的1000亩地,亩均收益6900元,每亩地群众能比往年多挣700块钱,今年标准化种植将达到1300亩。
? ? ? ? ? 嵩县柴胡,又名嵩胡,因其根粗气浓、富含有效成分“总皂甙”在业界享有“中国柴胡之王”的美誉。作为全县柴胡种植的核心区,近年来,何村镇围绕富民增收的目标,以柴胡种植为切入点,按照“龙头企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科研团队+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全镇群众参与柴胡产业的发展。作为何村镇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可生产片剂、颗粒剂等七大剂型200个品种,年产柴胡口服液达500万支。
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程爱国:我们顺势药业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何村镇万亩柴胡种植基地为依托,引导群众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柴胡并趁鲜加工,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拉长产业链条,研发“拳头”产品柴胡口服液,目前市场购销两旺。
? 围绕嵩县中原药谷建设的总体部署,何村镇积极推进柴胡的连片和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何村全镇柴胡面积达到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3%。何村的柴胡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的方向迈进,一幅油葵花海、柴胡花开,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唯美画卷正在嵩州大地徐徐展开。
嵩县何村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王晓静:接下来,我镇将继续放大柴胡产业规模效应,依托嵩胡农事中心,进一步畅通与专家团队和龙头企业的合作渠道,发展柴胡产业新质生产力,谋划柴胡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把柴胡打造成何村镇乃至嵩县的一张响亮名片。
广电快评:产业振兴贵在“精准”
?小小柴胡何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嵩县何村镇的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从零散种植到万亩基地,从粗放管理到全产业链开发,当地以“一片药材”激活一方经济,彰显了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带动力。产业振兴贵在“精准”。何村镇立足“嵩胡”品牌优势,以科技赋能标准化种植,以龙头企业撬动深加工,将传统药材转化为富民产业,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智慧,是市委提出推动农村产业连片开发的有力实践。从免费供种到保底收购,从坡改梯改造到产学研融合,一系列务实举措既解了群众后顾之忧,更推动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这正是“151工作举措”落地见效的缩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富民。何村镇的柴胡产业不仅让土地生金,更让农民增收、乡村焕新,也是省委提出的“四高四争先”中“在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的有力注脚。当标准化种植提升亩产效益,当产业链延伸创造更多价值,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便在这片药香四溢的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