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4日,县委书记辛俊峰率队赴浙江考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先进找差距,学习借鉴补短板,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方向,研究制定嵩县乡村振兴政策举措,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浙江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走出了一条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力地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而显著的治理优势,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教材。
考察团先后来到杭州市淳安县水饮料综合服务中心、下姜村、严家村(亚运村)、文屏村、千岛湖鱼博馆,义乌市李祖村,湖州市莫干山镇五四村、燎原村、仙潭村,安吉县小瘾·半日村、刘家塘村,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萧山区梅林村等地,参观学习当地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民宿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与当地镇村干部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和资源优势向富民优势转化的新路径。
在淳安县,考察团参加《“千万工程”的缘起、伟大成就、经验启示》主题教学活动,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领悟“千万工程”的科学真谛,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兴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突出产业振兴和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分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考察团成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又有心灵上的震撼,深感推动嵩县绿色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时不我待。大家认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举措在浙江真正落了地,浙江实施“千万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更加深入领会践行“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为嵩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宝贵借鉴。思路决定出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信心,善于运用学习成果、借鉴成功经验,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嵩县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各项实践中去,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辛俊峰指出,“千万工程”不仅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方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并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结合嵩县实际,把学习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推动嵩县乡村建设的实际举措。一要开展一次深度调研。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要围绕“产业怎么干、乡村怎么建、群众怎么赚、治理怎么办”,深入一线深度调研,坚持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旅和民生等各项工作持续提升;二要编制一个规划。吸收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1234510”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坚持规划引领、知行合一,立足县域实际和乡村特点,因地制宜高标准编制全域发展战略规划,科学确定目标,科学制定步骤,科学推进实施,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要持续推进一批工程和项目。精准对接中央、省市政策,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和资金争取,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合理合规研究项目,加强财政审核和工程招标管理,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标准,确定项目、确定资金、确定推进的时限、标准和成效。
辛俊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用心用情用力抓好重点民生实事,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搞好“千万工程”的关键,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要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文旅融合,把此次学习考察的收获和启迪,新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各项工作中,以一步一个脚印的“量变”跑出乡村振兴的“质变”,实现嵩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宋柯楠、陈俊光等县领导,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部分县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同参加考察。